1995 年 3 月(yue) 18 日(ri)第(di)八届(jie)全国(guo)(guo)人(ren)(ren)民(min)(min)代(dai)(dai)表大(da)会(hui)(hui)第(di)三次(ci)会(hui)(hui)议(yi)通过(guo)本(ben)法(fa)。根据 2009 年 8 月(yue) 27 日(ri)第(di)十一届(jie)全国(guo)(guo)人(ren)(ren)民(min)(min)代(dai)(dai)表大(da)会(hui)(hui)常(chang)务委(wei)员会(hui)(hui)第(di)十次(ci)会(hui)(hui)议(yi)《关(guan)于修(xiu)改部分法(fa)律的(de)(de)决(jue)定》第(di)一次(ci)修(xiu)订,根据 2015 年 12 月(yue) 27 日(ri)第(di)十二届(jie)全国(guo)(guo)人(ren)(ren)民(min)(min)代(dai)(dai)表大(da)会(hui)(hui)常(chang)务委(wei)员会(hui)(hui)第(di)十八次(ci)会(hui)(hui)议(yi)《关(guan)于修(xiu)改〈中华人(ren)(ren)民(min)(min)共和国(guo)(guo)教育法(fa)〉的(de)(de)决(jue)定》第(di)二次(ci)修(xiu)订,根据 2021 年 4 月(yue) 29 日(ri)第(di)十三届(jie)全国(guo)(guo)人(ren)(ren)民(min)(min)代(dai)(dai)表大(da)会(hui)(hui)常(chang)务委(wei)员会(hui)(hui)第(di)二十八次(ci)会(hui)(hui)议(yi)《关(guan)于修(xiu)改〈中华人(ren)(ren)民(min)(min)共和国(guo)(guo)教育法(fa)〉的(de)(de)决(jue)定》第(di)三次(ci)修(xiu)订。
第一章 总 则
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(jiao)育事业,提高(gao)全民(min)族的素质(zhi),促进社会主(zhu)义物质(zhi)文(wen)明和精神文(wen)明建设,根(gen)据宪法(fa),制定本(ben)法(fa)。
第二条 在中华人(ren)民(min)共(gong)和国境内的各(ge)(ge)级各(ge)(ge)类教(jiao)育(yu),适(shi)用本法(fa)。
第三条(tiao) 国家坚(jian)持以马克思(si)(si)列宁主义、毛(mao)泽东思(si)(si)想和建设有中国特(te)色社(she)会主义理(li)论为(wei)指(zhi)导(dao),遵循(xun)宪法确定(ding)的基(ji)本原则,发展(zhan)社(she)会主义的教(jiao)育事业(ye)。
第四(si)条 教(jiao)育是社(she)会主义现代(dai)化建设的基础,国家保(bao)障教(jiao)育事(shi)(shi)业优先发(fa)展。全社(she)会应当关心(xin)和(he)支持教(jiao)育事(shi)(shi)业的发(fa)展。全社(she)会应当尊(zun)重教(jiao)师。
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(hui)主义(yi)现(xian)代化建设(she)服务(wu)、为人(ren)民服务(wu),必须与生(sheng)产劳动和社会(hui)实践相结(jie)合(he),培养德(de)、智、体(ti)、美等方面(mian)全面(mian)发展的社会(hui)主义(yi)建设(she)者和接(jie)班人(ren)。
第六(liu)条 教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应当坚持(chi)立(li)德(de)树(shu)人,对受教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者加强社会(hui)(hui)主义(yi)核心(xin)价值观教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,增强受教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者的社会(hui)(hui)责(ze)任感、创(chuang)新精神和(he)实践能力。
国(guo)(guo)家在(zai)受教育者中(zhong)进行爱国(guo)(guo)主义、集体(ti)主义、中(zhong)国(guo)(guo)特色社会(hui)主义的教育,进行理想、道德、纪律、法治、国(guo)(guo)防(fang)和民族团(tuan)结的教育。
第七条 教育应当继承(cheng)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(shi)文(wen)化传统,吸(xi)收人类文(wen)明发(fa)展(zhan)的一切优秀成果(guo)。
第八条 教育(yu)活动必须符合国(guo)(guo)家(jia)和社会公(gong)共利益。国(guo)(guo)家(jia)实行(xing)教育(yu)与宗教相分离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(de)利用宗教进行(xing)妨碍国(guo)(guo)家(jia)教育(yu)制(zhi)度(du)的(de)活动。
第九条 中华(hua)人民共和国公民有(you)受教育的(de)权利(li)和义务。公民不分民族、种族、性别、职业、财产(chan)状况、宗教信(xin)仰(yang)等,依(yi)法享有(you)平等的(de)受教育机会。
第十条 国(guo)家(jia)(jia)根据(ju)各少数民(min)族(zu)的特点和需要,帮助各少数民(min)族(zu)地(di)区(qu)发(fa)(fa)展(zhan)教育事业。国(guo)家(jia)(jia)扶持边(bian)远(yuan)贫(pin)困(kun)地(di)区(qu)发(fa)(fa)展(zhan)教育事业。国(guo)家(jia)(jia)扶持和发(fa)(fa)展(zhan)残疾人(ren)教育事业。
第十一条 国(guo)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(jing)济发(fa)展(zhan)和社会进(jin)步的需要,推(tui)进(jin)教(jiao)育改革,推(tui)动各级各类教(jiao)育协调(diao)发(fa)展(zhan)、衔接融通(tong),完(wan)善现(xian)代国(guo)民教(jiao)育体系,健(jian)全终身(shen)教(jiao)育体系,提(ti)高教(jiao)育现(xian)代化水平。
国(guo)家采(cai)取措施(shi)促(cu)进(jin)教(jiao)育(yu)公平,推动教(jiao)育(yu)均衡发展。国(guo)家支持、鼓励和组织教(jiao)育(yu)科学研究(jiu),推广教(jiao)育(yu)科学研究(jiu)成果,促(cu)进(jin)教(jiao)育(yu)质量提高。
第(di)十二条 国家(jia)通用语言(yan)文(wen)(wen)字为学校(xiao)及(ji)其(qi)他(ta)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机(ji)构(gou)的(de)基本(ben)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教(jiao)(jiao)学语言(yan)文(wen)(wen)字,学校(xiao)及(ji)其(qi)他(ta)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机(ji)构(gou)应(ying)当使用国家(jia)通用语言(yan)文(wen)(wen)字进行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教(jiao)(jiao)学。民族自治地方(fang)以少(shao)数民族学生(sheng)为主(zhu)的(de)学校(xiao)及(ji)其(qi)他(ta)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机(ji)构(gou),从实际(ji)出发,使用国家(jia)通用语言(yan)文(wen)(wen)字和本(ben)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(de)语言(yan)文(wen)(wen)字实施(shi)双语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。国家(jia)采取措施(shi),为少(shao)数民族学生(sheng)为主(zhu)的(de)学校(xiao)及(ji)其(qi)他(ta)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机(ji)构(gou)实施(shi)双语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提供(gong)条件和支持。
第(di)十三(san)条 国家对发展教育(yu)事业(ye)做出(chu)突出(chu)贡献的组织和个人,给予奖励。
第十四条 国务(wu)院和(he)地方各级(ji)人民政(zheng)府根(gen)据(ju)分(fen)级(ji)管理、分(fen)工负责的原则,领导和(he)管理教(jiao)育工作(zuo)。
中(zhong)等及中(zhong)等以下教育在(zai)国务院领导下,由(you)地方人民(min)政府管理(li)。
高等(deng)教育由国务院和省、自治(zhi)区、直辖市(shi)人(ren)民政府管理(li)。
第十五条(tiao) 国(guo)务院教(jiao)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行政(zheng)(zheng)部(bu)门主(zhu)管全(quan)国(guo)教(jiao)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工作,统(tong)筹规划、协调管理全(quan)国(guo)的(de)教(jiao)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事业。县级以上地方各(ge)(ge)级人(ren)民政(zheng)(zheng)府教(jiao)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行政(zheng)(zheng)部(bu)门主(zhu)管本行政(zheng)(zheng)区域(yu)内的(de)教(jiao)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工作。县级以上各(ge)(ge)级人(ren)民政(zheng)(zheng)府其他有关(guan)部(bu)门在(zai)各(ge)(ge)自的(de)职责范围内,负(fu)责有关(guan)的(de)教(jiao)(jiao)(jiao)(jiao)育(yu)(yu)工作。
第十六条 国务(wu)(wu)院和(he)县(xian)级以上地方各(ge)级人(ren)民政府(fu)应(ying)当向本级人(ren)民代表大会或者(zhe)其常务(wu)(wu)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和(he)教育经费预算、决算情况(kuang),接(jie)受监督。
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
第十七(qi)条 国家(jia)(jia)实行(xing)学前教育(yu)、初等(deng)教育(yu)、中等(deng)教育(yu)、高等(deng)教育(yu)的(de)学校教育(yu)制度。国家(jia)(jia)建立(li)科学的(de)学制系(xi)统。学制系(xi)统内的(de)学校和其他教育(yu)机构的(de)设置(zhi)、教育(yu)形式、修(xiu)业年限、招生对(dui)象、培养(yang)目标等(deng),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(yu)行(xing)政部门(men)规定。
第十八条 国家制(zhi)定学(xue)前教育标(biao)准,加快(kuai)普(pu)及(ji)学(xue)前教育,构建覆(fu)盖城(cheng)乡,特别是农(nong)村的学(xue)前教育公(gong)共(gong)服务体(ti)系。
各级人民政(zheng)府应当采取措施,为(wei)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条件和支(zhi)持。
第十九条 国家(jia)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(yu)制度。各级(ji)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、少年就学。
适(shi)龄儿(er)童、少(shao)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(ren)以及(ji)有(you)关社会组织和个人(ren)有(you)义(yi)务使适(shi)龄儿(er)童、少(shao)年接(jie)受并完(wan)成规定(ding)年限的义(yi)务教育。
第二十条 国(guo)家(jia)实行职业教(jiao)(jiao)育(yu)制(zhi)度(du)和(he)继续(xu)(xu)教(jiao)(jiao)育(yu)制(zhi)度(du)。各级人民(min)政(zheng)府、有(you)关行政(zheng)部(bu)门和(he)行业组(zu)织以及企业事(shi)业组(zu)织应(ying)当(dang)采取措施,发展并(bing)保障(zhang)公(gong)(gong)民(min)接受职业学(xue)(xue)校(xiao)教(jiao)(jiao)育(yu)或(huo)者各种(zhong)形式(shi)(shi)的(de)(de)职业培训。国(guo)家(jia)鼓励发展多(duo)种(zhong)形式(shi)(shi)的(de)(de)继续(xu)(xu)教(jiao)(jiao)育(yu),使公(gong)(gong)民(min)接受适当(dang)形式(shi)(shi)的(de)(de)政(zheng)治(zhi)、经济、文化、科学(xue)(xue)、技术(shu)、业务(wu)等(deng)方(fang)面的(de)(de)教(jiao)(jiao)育(yu),促进不(bu)同(tong)类型学(xue)(xue)习(xi)成果的(de)(de)互认(ren)和(he)衔接,推动(dong)全民(min)终身学(xue)(xue)习(xi)。
第二十一条(tiao) 国(guo)家(jia)实(shi)行(xing)国(guo)家(jia)教(jiao)育考(kao)试制度。国(guo)家(jia)教(jiao)育考(kao)试由国(guo)务院(yuan)教(jiao)育行(xing)政(zheng)部门确定种类,并由国(guo)家(jia)批准的实(shi)施教(jiao)育考(kao)试的机(ji)构(gou)承办(ban)。
第二(er)十二(er)条 国家实行学(xue)(xue)业证(zheng)(zheng)书(shu)制度。经(jing)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(xue)(xue)校及其他教育机(ji)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颁发学(xue)(xue)历(li)证(zheng)(zheng)书(shu)或者其他学(xue)(xue)业证(zheng)(zheng)书(shu)。
第二十三(san)条 国(guo)家实行(xing)学位(wei)(wei)制度。学位(wei)(wei)授(shou)予单位(wei)(wei)依法(fa)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(yuan)授(shou)予相应的学位(wei)(wei),颁发(fa)学位(wei)(wei)证书。
第(di)二(er)十四条 各(ge)级人民政府(fu)、基(ji)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(shi)业组织应当采取(qu)各(ge)种措(cuo)施,开(kai)展(zhan)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。
按照国家(jia)规定(ding)具有(you)接受扫(sao)除文(wen)盲教育(yu)能力的公(gong)民,应当(dang)接受扫(sao)除文(wen)盲的教育(yu)。
第二十五条 国家实(shi)行教育(yu)督导(dao)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(yu)机(ji)构教育(yu)评估制度。
第三章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
第二十(shi)六条 国(guo)(guo)家制定教(jiao)育发(fa)展规(gui)划,并举(ju)(ju)办学(xue)校及其他教(jiao)育机构。国(guo)(guo)家鼓励企业(ye)事(shi)业(ye)组织(zhi)、社会(hui)团体(ti)、其他社会(hui)组织(zhi)及公民个人依法举(ju)(ju)办学(xue)校及其他教(jiao)育机构。
国家(jia)举(ju)办学(xue)校(xiao)及(ji)其(qi)他(ta)教育机构(gou),应当坚(jian)持勤俭节约的原则。以财政性经费、捐赠资产(chan)举(ju)办或者参与(yu)举(ju)办的学(xue)校(xiao)及(ji)其(qi)他(ta)教育机构(gou)不得设(she)立(li)为营利性组织。
第二十七条 设立学校(xiao)及其他教(jiao)育机(ji)构,必须具备(bei)下列(lie)基本条件:
(一)有(you)组织机构(gou)和章程(cheng);
(二)有合格的(de)教(jiao)师;
(三)有符(fu)合规定标准(zhun)的教(jiao)学场所(suo)及设(she)施、设(she)备等;
(四)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(yuan)。
第二十(shi)八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(gou)的(de)设(she)立(li)、变更和终止,应当按(an)照国家有关规定办(ban)理(li)审(shen)核、批准、注(zhu)册(ce)或者(zhe)备案手续。
第二十九条 学(xue)校(xiao)及(ji)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(quan)利(li):
(一)按照章程自主管理;
(二(er))组织实施(shi)教(jiao)育教(jiao)学活动;
(三)招收(shou)学生或者(zhe)(zhe)其(qi)他受教育者(zhe)(zhe);
(四)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,实施奖励或(huo)者处分;
(五)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(shu);
(六)聘任教师及其(qi)他职工,实(shi)施奖(jiang)励或者处(chu)分;
(七(qi))管理、使(shi)用本单位(wei)的设施(shi)和(he)经(jing)费;
(八)拒(ju)绝任(ren)何组织(zhi)和个人对教(jiao)(jiao)育教(jiao)(jiao)学活动的非(fei)法干涉;
(九)法(fa)律、法(fa)规规定的(de)其他(ta)权利。国(guo)家保护学校及其他(ta)教育机(ji)构的(de)合法(fa)权益不受侵犯。
第三(san)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(gou)应当履(lv)行下列义务:
(一)遵守法律、法规;
(二)贯彻国(guo)家的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方针,执行(xing)国(guo)家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教(jiao)(jiao)学标准,保证教(jiao)(jiao)育(yu)(yu)教(jiao)(jiao)学质量;
(三)维护受教(jiao)育(yu)者、教(jiao)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;
(四)以适当(dang)方式为(wei)受(shou)教(jiao)育者(zhe)及其(qi)监护人了解受(shou)教(jiao)育者(zhe)的(de)学(xue)业成绩及其(qi)他(ta)有关(guan)情况提供(gong)便利;
(五(wu))遵照(zhao)国家有(you)关规定(ding)收取费(fei)用并公开收费(fei)项目;
(六)依(yi)法接受(shou)监督。
第三(san)十一条 学(xue)校(xiao)及其(qi)(qi)他(ta)教育机构的举办者按(an)照国(guo)家(jia)有关规定(ding),确(que)定(ding)其(qi)(qi)所举办的学(xue)校(xiao)或者其(qi)(qi)他(ta)教育机构的管(guan)理体制。
学(xue)校(xiao)及其(qi)他教育机构的(de)校(xiao)长(zhang)或者主要行(xing)政负(fu)(fu)责人(ren)必须由具有中华人(ren)民(min)共和国(guo)国(guo)籍(ji)、在中国(guo)境内定居、并(bing)具备国(guo)家规定任(ren)职条(tiao)件的(de)公民(min)担任(ren),其(qi)任(ren)免按(an)照国(guo)家有关规定办(ban)理(li)。学(xue)校(xiao)的(de)教学(xue)及其(qi)他行(xing)政管理(li),由校(xiao)长(zhang)负(fu)(fu)责。
学校(xiao)及其他教育机(ji)构(gou)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通过以教师为主(zhu)体的教职工(gong)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,保障教职工(gong)参与(yu)民主(zhu)管理和监督。
第三十二条 学校(xiao)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(ren)条件(jian)的,自(zi)批准设立(li)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(ren)资格。
学校及(ji)其他教育机(ji)构在民事(shi)活动中(zhong)依法享有民事(shi)权利,承担民事(shi)责任。
学校及其他教(jiao)育机构中的国(guo)有资(zi)产属于国(guo)家所有。学校及其他教(jiao)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(du)立承担民事责任(ren)。
第四章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
第(di)三(san)十三(san)条 教师享(xiang)有法律规定(ding)的(de)权利,履行法律规定(ding)的(de)义务,忠诚于人民(min)的(de)教育事(shi)业。
第三十四条(tiao) 国家保护教(jiao)师的(de)合法权益,改(gai)善教(jiao)师的(de)工作条(tiao)件和生活条(tiao)件,提(ti)高教(jiao)师的(de)社会地位。
教师的(de)工资报酬(chou)、福利待遇,依照法律、法规的(de)规定办理(li)。
第三(san)十五条 国家(jia)实行教(jiao)师资(zi)格、职务、聘任制度,通过考(kao)核、奖励、培养(yang)和(he)培训,提高教(jiao)师素质,加(jia)强教(jiao)师队伍建设。
第三十六(liu)条(tiao) 学(xue)校(xiao)及(ji)其他(ta)(ta)(ta)教(jiao)育机构(gou)中(zhong)的管理(li)人(ren)(ren)员,实(shi)行(xing)教(jiao)育职员制度(du)。学(xue)校(xiao)及(ji)其他(ta)(ta)(ta)教(jiao)育机构(gou)中(zhong)的教(jiao)学(xue)辅助人(ren)(ren)员和其他(ta)(ta)(ta)专业技术人(ren)(ren)员,实(shi)行(xing)专业技术职务(wu)聘任制度(du)。
第五章 受教育者
第三十(shi)七条 受教(jiao)育者在入学(xue)(xue)(xue)、升学(xue)(xue)(xue)、就业(ye)等(deng)(deng)方面依法享有平(ping)等(deng)(deng)权(quan)利(li)。学(xue)(xue)(xue)校和有关(guan)行政部门应(ying)当(dang)按照国家有关(guan)规定,保障女子在入学(xue)(xue)(xue)、升学(xue)(xue)(xue)、就业(ye)、授予学(xue)(xue)(xue)位、派(pai)出留学(xue)(xue)(xue)等(deng)(deng)方面享有同(tong)男子平(ping)等(deng)(deng)的(de)权(quan)利(li)。
第三十八条 国家、社会对(dui)符合入(ru)学条件、家庭经济(ji)困难的儿童、少年、青年,提供各(ge)种形式的资(zi)助。
第三十九条 国家(jia)、社会、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(ji)人(ren)身(shen)心特性(xing)和需要(yao)实施教育,并为其提(ti)供帮助(zhu)和便利。
第四(si)十条(tiao) 国家、社会、家庭、学校及(ji)其他(ta)教育机构(gou)应当(dang)为(wei)有违(wei)法犯罪行为(wei)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(zao)条(tiao)件。
第四十一条 从业人员(yuan)有依法(fa)接受职业培(pei)训和(he)(he)继续教育的权利和(he)(he)义务。国家机关、企业事业组(zu)织和(he)(he)其他社会组(zu)织,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(he)(he)培(pei)训提供条件和(he)(he)便(bian)利。
第四十二条 国家鼓(gu)励(li)学校及其(qi)他教(jiao)育机构、社会(hui)组(zu)织采(cai)取措施,为公民接(jie)受终身教(jiao)育创造条件(jian)。
第四十三条 受(shou)教(jiao)育者享有下列权利:
(一)参加教(jiao)(jiao)育教(jiao)(jiao)学计划安(an)排(pai)的(de)各种(zhong)活(huo)动,使用教(jiao)(jiao)育教(jiao)(jiao)学设施(shi)、设备、图(tu)书资料;
(二)按照国(guo)家有关规定获(huo)得奖学(xue)金(jin)、贷学(xue)金(jin)、助(zhu)学(xue)金(jin);
(三(san))在学业(ye)(ye)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,完成规定的(de)学业(ye)(ye)后获得相应(ying)的(de)学业(ye)(ye)证(zheng)书、学位(wei)证(zheng)书;
(四)对(dui)(dui)学(xue)校(xiao)给予的(de)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(ti)出申诉,对(dui)(dui)学(xue)校(xiao)、教师侵犯其人身权(quan)、财产权(quan)等合法权(quan)益,提(ti)出申诉或者依法提(ti)起诉讼;
(五(wu))法律、法规(gui)规(gui)定的其他权利。
第四十四条(tiao) 受教育者应(ying)当履行下列义务:
(一)遵守(shou)法律、法规;
(二)遵守(shou)学生行为规(gui)范,尊敬师长(zhang),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(xi)惯;
(三(san))努力学习(xi),完(wan)成规(gui)定的学习(xi)任(ren)务;
(四)遵守所在学校(xiao)或者(zhe)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(zhi)度(du)。
第四十五条 教育、体育、卫生行政部门和学(xue)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(shan)体育、卫生保健设施,保护学(xue)生的(de)身心健康。
第六章 教育与社会
第四(si)十六条 国(guo)家机关、军队、企业事业组织(zhi)、社(she)会团体及其(qi)他社(she)会组织(zhi)和个人,应当依法为儿童、少年、青年学(xue)生(sheng)的身心健(jian)康成长(zhang)创造良好的社(she)会环境。
第四十(shi)七条 国家鼓励企业(ye)事业(ye)组(zu)织、社(she)会团(tuan)体及其他(ta)社(she)会组(zu)织同高(gao)等(deng)学校、中等(deng)职业(ye)学校在教学、科研、技术开发和推(tui)广等(deng)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。
企业事业组织、社(she)会(hui)团体(ti)及其他社(she)会(hui)组织和个人,可以通过适当形式,支持(chi)学校(xiao)(xiao)的建设(she),参与学校(xiao)(xiao)管理。
第四十(shi)八条 国家机关、军(jun)队、企业(ye)事业(ye)组(zu)织及其他社(she)会(hui)(hui)组(zu)织应当为学校(xiao)组(zu)织的学生实习、社(she)会(hui)(hui)实践活动提供帮助(zhu)和便利(li)。
第四十(shi)九(jiu)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(zai)不影响正常(chang)教育教学活(huo)动的(de)前提下(xia),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(de)社会公益活(huo)动。
第五(wu)十条 未成年人(ren)的父母或(huo)者(zhe)(zhe)其他监护人(ren)应当(dang)为其未成年子女或(huo)者(zhe)(zhe)其他被监护人(ren)受教育(yu)提(ti)供必(bi)要条件(jian)。
未成(cheng)年人的父母或者其(qi)他监护(hu)人应当配合学(xue)校及其(qi)他教育(yu)机(ji)构,对其(qi)未成(cheng)年子女或者其(qi)他被监护(hu)人进(jin)行教育(yu)。
学(xue)校、教师可以对学(xue)生(sheng)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(dao)。
第五(wu)十一条 图书(shu)馆(guan)(guan)(guan)、博物馆(guan)(guan)(guan)、科技馆(guan)(guan)(guan)、文化(hua)(hua)馆(guan)(guan)(guan)、美术(shu)馆(guan)(guan)(guan)、体(ti)育(yu)馆(guan)(guan)(guan)(场)等社会(hui)公(gong)共(gong)文化(hua)(hua)体(ti)育(yu)设施,以及历史文化(hua)(hua)古(gu)迹和(he)革命纪念馆(guan)(guan)(guan)(地),应当对教(jiao)(jiao)师、学生实行(xing)优待,为受教(jiao)(jiao)育(yu)者接受教(jiao)(jiao)育(yu)提供便利(li)。
广播、电视台(站)应当开设教(jiao)育节目,促进(jin)受教(jiao)育者思想品德、文化(hua)和科(ke)学技术素质的(de)提高。
第五十二条 国家(jia)、社(she)(she)会(hui)建立和(he)发展对未(wei)成(cheng)年(nian)人进行校(xiao)外(wai)教(jiao)育(yu)的(de)设施。学校(xiao)及其他教(jiao)育(yu)机(ji)构应当同基层(ceng)群众(zhong)性自治组织、企业事业组织、社(she)(she)会(hui)团体相互配合,加(jia)强对未(wei)成(cheng)年(nian)人的(de)校(xiao)外(wai)教(jiao)育(yu)工作。
第(di)五十(shi)三条 国家鼓励社(she)(she)会(hui)团体、社(she)(she)会(hui)文化机构及其他社(she)(she)会(hui)组(zu)织和个人开展有益于受(shou)教育(yu)者身心健康的(de)社(she)(she)会(hui)文化教育(yu)活(huo)动。
第七章 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
第五十(shi)四条 国家建(jian)立以(yi)财政拨款为(wei)主、其(qi)他多种(zhong)渠道筹措教育(yu)(yu)经费为(wei)辅的(de)体制(zhi),逐步增加对教育(yu)(yu)的(de)投入,保证(zheng)国家举办(ban)的(de)学校教育(yu)(yu)经费的(de)稳定来源。
企业事业组织、社(she)会(hui)(hui)团体(ti)及其他社(she)会(hui)(hui)组织和个人依法(fa)举办(ban)的学(xue)校(xiao)及其他教育机(ji)构,办(ban)学(xue)经费由举办(ban)者(zhe)负责(ze)筹(chou)措(cuo),各(ge)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(dang)支持。
第五十五条 国(guo)家财政(zheng)性(xing)教育经(jing)(jing)费支(zhi)出占国(guo)民生产(chan)总(zong)值的(de)比(bi)例应当随着国(guo)民经(jing)(jing)济的(de)发展和(he)财政(zheng)收入的(de)增长逐(zhu)步(bu)提高。具体比(bi)例和(he)实施步(bu)骤(zhou)由(you)国(guo)务院(yuan)规定。
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(e)中教育经费所占比(bi)例(li)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(bu)提高(gao)。
第五十六(liu)条 各级(ji)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,按照事(shi)权(quan)和财权(quan)相统一(yi)的原则,在财政预算中单(dan)独(du)列项(xiang)。
各级人(ren)民(min)政(zheng)(zheng)(zheng)府(fu)教育财(cai)政(zheng)(zheng)(zheng)拨(bo)款(kuan)的(de)增(zeng)长(zhang)应当(dang)高于(yu)财(cai)政(zheng)(zheng)(zheng)经常性收入的(de)增(zeng)长(zhang),并使(shi)按在校(xiao)学生人(ren)数平均(jun)的(de)教育费(fei)用逐步增(zeng)长(zhang),保证教师(shi)工资(zi)和学生人(ren)均(jun)公(gong)用经费(fei)逐步增(zeng)长(zhang)。
第五十七条(tiao) 国(guo)务院及县(xian)级以(yi)上地方各级人民(min)政(zheng)府(fu)应当设立教(jiao)育专项资金,重点扶持(chi)边远贫(pin)困地区(qu)、少数民(min)族地区(qu)实施义务教(jiao)育。
第五十八条 税务机关依(yi)法足额征收教(jiao)育费附加,由教(jiao)育行政部门(men)统筹管理(li),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(jiao)育。
省、自治(zhi)区、直辖(xia)市(shi)人民(min)政府(fu)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,可(ke)以决定开征用于(yu)教育的地方附加费,专款专用。
第五(wu)十九(jiu)条 国家采取(qu)优(you)惠措施,鼓(gu)励和扶(fu)持学(xue)(xue)校在不影响正常教(jiao)育教(jiao)学(xue)(xue)的前提下开展勤(qin)工俭学(xue)(xue)和社会服务,兴办校办产业。
第六十条 国家鼓励境(jing)内(nei)、境(jing)外社会组织(zhi)和个(ge)人捐资助学。
第六(liu)十(shi)一(yi)条 国家财政性(xing)教(jiao)(jiao)育经费(fei)、社会组织和个人(ren)对教(jiao)(jiao)育的捐赠,必须用于(yu)教(jiao)(jiao)育,不得(de)挪用、克扣。
第六十二条(tiao) 国(guo)家鼓励运用(yong)金(jin)融(rong)、信贷手段,支持教育事(shi)业(ye)的发展。
第六十(shi)三(san)条(tiao) 各(ge)级人(ren)民政(zheng)府及其(qi)教(jiao)(jiao)育行政(zheng)部(bu)门(men)应当(dang)加强对学校及其(qi)他教(jiao)(jiao)育机构教(jiao)(jiao)育经费的监(jian)督(du)管理,提高教(jiao)(jiao)育投资效益(yi)。
第六十四条 地方(fang)各(ge)级人民政府及其有(you)关行政部(bu)门必须把(ba)学校的基本建(jian)设纳入(ru)城乡建(jian)设规(gui)划,统(tong)筹安排学校的基本建(jian)设用地及所需(xu)物资(zi),按(an)照国家有(you)关规(gui)定(ding)实行优先、优惠政策。
第六十(shi)五条 各级(ji)人民(min)政(zheng)府对教(jiao)科(ke)书及教(jiao)学(xue)用图(tu)书资(zi)料(liao)的(de)出(chu)版发(fa)行(xing),对教(jiao)学(xue)仪器、设备的(de)生(sheng)产和供应,对用于学(xue)校教(jiao)育教(jiao)学(xue)和科(ke)学(xue)研究(jiu)的(de)图(tu)书资(zi)料(liao)、教(jiao)学(xue)仪器、设备的(de)进口,按照国(guo)家(jia)有关规定(ding)实(shi)行(xing)优(you)先、优(you)惠(hui)政(zheng)策。
第六(liu)十六(liu)条 国(guo)家推进教(jiao)育(yu)(yu)信(xin)息(xi)化,加快教(jiao)育(yu)(yu)信(xin)息(xi)基础设(she)施建设(she),利(li)用信(xin)息(xi)技术(shu)促进优质教(jiao)育(yu)(yu)资源(yuan)普及共享,提高教(jiao)育(yu)(yu)教(jiao)学水平(ping)和教(jiao)育(yu)(yu)管理水平(ping)。
县级(ji)以上人民政府及(ji)其有(you)关(guan)部门(men)应当发展教(jiao)育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(dai)化(hua)教(jiao)学方式,有(you)关(guan)行政部门(men)应当优先安排,给予扶持。
国家(jia)鼓励学校及(ji)其他教育机构推(tui)广运用现代(dai)化教学方式。
第八章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
第六十七条 国(guo)家(jia)鼓励(li)开展教(jiao)(jiao)育(yu)对外交流与合作,支持(chi)学校及其他教(jiao)(jiao)育(yu)机(ji)构引(yin)进(jin)优质教(jiao)(jiao)育(yu)资源,依(yi)法开展中(zhong)外合作办学,发(fa)展国(guo)际(ji)教(jiao)(jiao)育(yu)服务,培养国(guo)际(ji)化人才。
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(zuo)坚持独立自主(zhu)、平(ping)等互利、相互尊重的(de)原则,不得违(wei)反中国法律,不得损害国家(jia)主(zhu)权、安(an)全(quan)和社会公共利益(yi)。
第六十(shi)八条 中国(guo)境(jing)内公民(min)出国(guo)留学、研究、进(jin)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,依照国(guo)家有(you)关规定办理。
第(di)六(liu)十九条(tiao) 中(zhong)国(guo)(guo)境外个人符合国(guo)(guo)家规定的条(tiao)件并(bing)办理有关手续后,可(ke)以进(jin)入中(zhong)国(guo)(guo)境内学(xue)校及其他(ta)教育机构学(xue)习(xi)、研究、进(jin)行学(xue)术交(jiao)流或者任教,其合法权益(yi)受国(guo)(guo)家保护。
第七(qi)十条(tiao) 中(zhong)国(guo)对境外教育机构(gou)颁发的学(xue)位(wei)证(zheng)书(shu)(shu)、学(xue)历证(zheng)书(shu)(shu)及其他学(xue)业证(zheng)书(shu)(shu)的承认,依照中(zhong)华(hua)人民共和国(guo)缔(di)结(jie)或者(zhe)加入的国(guo)际条(tiao)约办理(li),或者(zhe)按照国(guo)家有(you)关规定办理(li)。
第九章 法律责任
第七(qi)十一条 违反(fan)国家有关(guan)规定(ding),不按照预(yu)算核拨教育经费的,由同级人民(min)政(zheng)府限期核拨;情节严重的,对直(zhi)接(jie)负(fu)责的主管人员(yuan)和(he)其他直(zhi)接(jie)责任人员(yuan),依法给予处分。
违反国家财政制(zhi)度(du)、财务制(zhi)度(du),挪用、克(ke)(ke)扣教育经费(fei)的(de)(de),由上级机关(guan)责(ze)令限期(qi)归还被挪用、克(ke)(ke)扣的(de)(de)经费(fei),并对直(zhi)接负责(ze)的(de)(de)主管人员和其他直(zhi)接责(ze)任人员,依法给予处(chu)分;构成犯罪(zui)的(de)(de),依法追究刑事责(ze)任。
第七十二条 结伙斗殴、寻衅(xin)滋(zi)事,扰乱学(xue)校及其(qi)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(xue)秩(zhi)序或者破(po)坏校舍(she)、场地(di)及其(qi)他财(cai)产(chan)的(de),由公(gong)安(an)机关给予(yu)治(zhi)安(an)管理处罚;构成犯罪的(de),依(yi)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侵占(zhan)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、场地及其他财产的,依法(fa)承担民事责任(ren)。
第(di)七十三(san)条 明(ming)知校舍或者(zhe)教育教学(xue)设施有危险(xian),而不采取措施,造成人(ren)员(yuan)伤亡(wang)或者(zhe)重大(da)财(cai)产损失的(de),对直接负责的(de)主(zhu)管人(ren)员(yuan)和其他(ta)直接责任(ren)人(ren)员(yuan),依法追究(jiu)刑(xing)事责任(ren)。
第七十四条 违(wei)反国家(jia)有(you)关规定,向学校或者(zhe)其他教育机构收(shou)取费(fei)用的(de),由政府责令(ling)退还所收(shou)费(fei)用;对直(zhi)接负责的(de)主(zhu)管(guan)人(ren)员和其他直(zhi)接责任人(ren)员,依法给予处分。
第七十五条 违反国(guo)家有(you)(you)关规(gui)定,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(gou)的(de)(de),由教育行(xing)政部门或者其他有(you)(you)关行(xing)政部门予(yu)以撤销;有(you)(you)违法(fa)所得的(de)(de),没收违法(fa)所得;对直接(jie)(jie)负责(ze)的(de)(de)主(zhu)管人(ren)员(yuan)和(he)其他直接(jie)(jie)责(ze)任(ren)人(ren)员(yuan),依法(fa)给予(yu)处分(fen)。
第七十六条 学校(xiao)或者其他教育(yu)机构违反国(guo)家(jia)有关规定招收学生(sheng)的(de),由教育(yu)行(xing)政(zheng)部门(men)或者其他有关行(xing)政(zheng)部门(men)责(ze)(ze)令(ling)退(tui)回(hui)招收的(de)学生(sheng),退(tui)还所收费用;对(dui)学校(xiao)、其他教育(yu)机构给予(yu)警告,可以处(chu)违法所得五倍(bei)以下罚款;情节严重的(de),责(ze)(ze)令(ling)停止相关招生(sheng)资格(ge)一年以上三年以下,直至(zhi)撤(che)销(xiao)招生(sheng)资格(ge)、吊销(xiao)办学许可证;对(dui)直接负责(ze)(ze)的(de)主管人(ren)员(yuan)和其他直接责(ze)(ze)任人(ren)员(yuan),依法给予(yu)处(chu)分(fen);构成犯(fan)罪的(de),依法追究刑事责(ze)(ze)任。
第七(qi)十七(qi)条 在招收(shou)学生(sheng)工作(zuo)中徇(xun)私舞(wu)弊的,由(you)教育行政部门(men)或(huo)者其(qi)(qi)他有(you)关行政部门(men)责(ze)(ze)令退回招收(shou)的人员(yuan);对直(zhi)接(jie)负(fu)责(ze)(ze)的主管(guan)人员(yuan)和其(qi)(qi)他直(zhi)接(jie)责(ze)(ze)任人员(yuan),依法给予(yu)处分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(ze)(ze)任。
第七(qi)十八条 学(xue)校及其(qi)他教(jiao)育(yu)机构违反国家有(you)关规定向(xiang)受教(jiao)育(yu)者收取费用的(de),由教(jiao)育(yu)行(xing)政(zheng)部(bu)门(men)或(huo)者其(qi)他有(you)关行(xing)政(zheng)部(bu)门(men)责令退还所收费用;对直(zhi)接(jie)负责的(de)主管人员(yuan)和其(qi)他直(zhi)接(jie)责任(ren)人员(yuan),依法给予(yu)处分。
第七(qi)十九条 考(kao)(kao)(kao)生在国家教(jiao)育(yu)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(de),由组(zu)织(zhi)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的(de)教(jiao)育(yu)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机构工作(zuo)人员在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现(xian)场采取(qu)必要措施(shi)予以(yi)制止并终(zhong)止其(qi)继续参加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;组(zu)织(zhi)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的(de)教(jiao)育(yu)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机构可以(yi)取(qu)消其(qi)相关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资格或者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成(cheng)(cheng)绩;情节严重的(de),由教(jiao)育(yu)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(jiao)育(yu)考(kao)(kao)(kao)试(shi)(shi)一年以(yi)上三年以(yi)下;构成(cheng)(cheng)违(wei)反(fan)治安(an)管理行为的(de),由公安(an)机关依法给予治安(an)管理处(chu)罚(fa);构成(cheng)(cheng)犯罪的(de)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:
(一(yi))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(da)案的;
(二)携带(dai)或者使(shi)用考试作弊器(qi)材(cai)、资料的;
(三)抄(chao)袭他人答案的;
(四(si))让(rang)他人(ren)代替自己参加考(kao)试的;
(五)其他以(yi)不正当手(shou)段(duan)获得考试成绩的(de)作弊行为。
第八十条 任何(he)组织或(huo)者个人在国(guo)家(jia)教育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,有违法所得(de)的(de)(de)(de)(de),由公安机(ji)关没收违法所得(de),并(bing)处(chu)违法所得(de)一倍以上五(wu)(wu)倍以下罚(fa)款;情节严重的(de)(de)(de)(de),处(chu)五(wu)(wu)日以上十五(wu)(wu)日以下拘留;构成犯(fan)罪的(de)(de)(de)(de),依(yi)法追究刑事责任;属于国(guo)家(jia)机(ji)关工(gong)作人员的(de)(de)(de)(de),还应当(dang)依(yi)法给予(yu)处(chu)分:
(一)组织作弊的;
(二)通过提(ti)供考试作(zuo)弊(bi)器材(cai)等方式为作(zuo)弊(bi)提(ti)供帮(bang)助或者便利(li)的;
(三)代替(ti)他人参加考试的(de);
(四(si))在考试结束前泄(xie)露、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;
(五)其他扰乱(luan)考试秩(zhi)序的行为。
第八十(shi)一(yi)条 举办(ban)国(guo)家教育考试,教育行政(zheng)部门、教育考试机构(gou)(gou)疏于(yu)管理,造(zao)成考场秩序混乱(luan)、作弊情(qing)况严重的,对直接(jie)负责(ze)的主(zhu)管人员和其(qi)他直接(jie)责(ze)任(ren)人员,依(yi)法(fa)给(ji)予(yu)处分(fen);构(gou)(gou)成犯罪的,依(yi)法(fa)追究刑事责(ze)任(ren)。
第八(ba)十(shi)二(er)条 学(xue)(xue)校或者(zhe)其(qi)(qi)他(ta)教(jiao)育(yu)机构(gou)违反本法规定,颁发(fa)学(xue)(xue)位证(zheng)书、学(xue)(xue)历证(zheng)书或者(zhe)其(qi)(qi)他(ta)学(xue)(xue)业证(zheng)书的(de),由教(jiao)育(yu)行(xing)政部门(men)或者(zhe)其(qi)(qi)他(ta)有关行(xing)政部门(men)宣(xuan)布证(zheng)书无效,责令(ling)收(shou)(shou)回或者(zhe)予以(yi)没收(shou)(shou);有违法所(suo)得(de)的(de),没收(shou)(shou)违法所(suo)得(de);情节严重(zhong)的(de),责令(ling)停(ting)止相关招生(sheng)(sheng)资(zi)格一年以(yi)上三年以(yi)下,直(zhi)(zhi)至撤销招生(sheng)(sheng)资(zi)格、颁发(fa)证(zheng)书资(zi)格;对直(zhi)(zhi)接负责的(de)主(zhu)管人(ren)员(yuan)和(he)其(qi)(qi)他(ta)直(zhi)(zhi)接责任(ren)人(ren)员(yuan),依法给(ji)予处分(fen)。
前(qian)款规定(ding)以外的任(ren)(ren)何组织(zhi)或(huo)者个人(ren)制(zhi)造、销售、颁发假冒学位证书(shu)、学历证书(shu)或(huo)者其他学业证书(shu),构成(cheng)违反治(zhi)安管理行为的,由公安机关依法(fa)给予(yu)治(zhi)安管理处罚;构成(cheng)犯罪的,依法(fa)追究刑(xing)事责(ze)任(ren)(ren)。
以作弊、剽窃(qie)、抄袭(xi)等欺诈(zha)行为(wei)(wei)或者其(qi)他不(bu)正当手(shou)段获得(de)学(xue)位(wei)证(zheng)书、学(xue)历证(zheng)书或者其(qi)他学(xue)业(ye)证(zheng)书的(de),由(you)颁发机(ji)构撤销(xiao)相关证(zheng)书。购(gou)买、使用(yong)假冒学(xue)位(wei)证(zheng)书、学(xue)历证(zheng)书或者其(qi)他学(xue)业(ye)证(zheng)书,构成违反(fan)治(zhi)安管(guan)理行为(wei)(wei)的(de),由(you)公(gong)安机(ji)关依法给(ji)予治(zhi)安管(guan)理处罚。
第(di)八十三条 违反本法(fa)(fa)规(gui)定,侵犯教(jiao)师、受教(jiao)育(yu)者、学校或者其他教(jiao)育(yu)机构的合法(fa)(fa)权益,造成(cheng)损失、损害(hai)的,应(ying)当(dang)依法(fa)(fa)承担(dan)民(min)事责任。
第十章 附 则
第(di)八十四条 军(jun)事学校教(jiao)育由中央军(jun)事委员会根据本法的原则规定。宗教(jiao)学校教(jiao)育由国务院另行规定。
第(di)八(ba)十(shi)五条 境外的(de)组织和(he)个人在中国(guo)境内办(ban)学和(he)合(he)作办(ban)学的(de)办(ban)法,由国(guo)务院规定。
第(di)八十六条 本法自 1995 年 9 月 1 日(ri)起施行(xing)。